轎椅是一種中國民間很獨特很少見的坐具,為舊時富貴人家出行時乘坐的椅具,前后各一人肩扛臺杠,主人端坐其上。帝王與王公貴族乘用的也叫肩輿。轎椅其實也屬于轎子,只是沒有遮蔽物,便于主人觀看風光。轎椅有高度適中的靠背,左右安有扶手,故而可以列入扶手靠背椅的行列??勘撤鍪挚梢宰龀扇σ蔚男问?,在清代也有做成扶手太師椅的樣式。轎椅座面處有束腰,束腰很寬為高束腰,其兩個側面用于安裝轎杠。椅下安裝寬大的臺座或寬厚的腳踏板,椅子下部厚重,既便于乘坐者踏足,也利于轎椅在行進中保持平衡。轎椅的各連接處都加有銅箍,在加固功能之外,也為乘坐者帶來心理上的安穩感覺。
故宮藏有一件花梨木制夔龍紋肩輿。其造型委婉流暢,做工細致入微,有雋永之美感。其靠背板、鵝脖及聯邦棍上均掛有夔龍紋牙條??勘嘲逑掠辛聊_,三面嵌裝四段帶有炮仗洞開孔的絳環板,高束腰為臺桿夾持處。足端踩在長方形高束腰臺座上,臺面裝藤屜,束腰上嵌裝絳環板。臺面、束腰及臺座四邊均鑲有鍍銅金包角。
明清時期在南方還有一種類似于躺椅的轎椅,乘坐其出行,半躺半臥很舒服。如擺在室內,可放于床畔或某角落也同樣作為躺椅來用。
近期在周口福星收藏館見到一把類似故宮收藏黃花梨轎椅。根據一位老干部介紹該轎椅來自周口市項城市王明口鎮袁寨村,也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出生地。為了探尋這把黃花梨轎椅的秘密。經多方打聽,筆者親自到項城見到了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。老人談起往事,猶如歷歷在目。
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祖上,在明代遷到了項城。咸豐年間,袁世凱的爺爺袁甲三在項城望族名門,名聲大噪,是漕運總督兼江南河道總督,提督八省軍門。話說袁甲三,建功立業之初是在安徽毫州圍剿捻軍,攻克鳳陽府。
袁甲三擔任安徽省都察院左卻御使期間,得到乾隆年間一把黃花梨而且是油梨的椅子。這把椅子品相完美,靠背雕刻的一對草龍上下呼應,栩栩如生;椅子把手及椅子四角部位都用刻銅工藝裝飾,十分考究;下面腳踏與椅子渾為一體,做工考究,設計精妙。
破“四舊”時,這把椅子幾經輾轉,最后流落到袁寨村附近的莊上,并被一位老先生出售。當初出售椅子的老先生沒有收藏意識,沒有把它當作寶貝,以很低價格出售了。
目前,這把椅子在周口市關帝上城一家公司里擺放。據專家評價,此黃花梨椅子從清代流傳到現在,十分難得。專家認為,如此精美絕倫的轎椅,在河南省乃至全國都是罕見的珍品。(編輯 溫放良)
熱點文化 |
關于我們 | 聯系我們 | 版權聲明
中原文化綜合類媒體 中原傳媒 提供技術支持
主辦:中原文化網 版權所有:中原文化網 投稿信箱:15690826618@163.com
豫ICP備19001720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