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杰地靈看聶堆鎮
——河南省西華縣聶堆鎮爭創“省級文明鎮”稱號側記
河南省西華縣聶堆鎮歷史悠久。據傳,商王武丁巡游至西華,駕崩葬雞鳴山,聶王伴駕護墓三年,病故,葬于此,曰聶王冢,后人又稱聶王堆,聶堆由此得名。民國時期曾在此設立第二區署,聶堆鎮公所。1947年解放,1948年建政為第五區。1956年改稱聶堆中心鄉。1958年成立聶堆人民公社,1986年改稱聶堆鎮。
聶堆鎮境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女媧都城遺址及龍泉寺游覽區。據《陳州府志》記載,媧都所在地古稱“華邑”,即古中華國故都,中華原點文化發源地。這里世世代代流傳著大量關于盤古開天辟地、肇立乾坤、女媧煉石補天、摶土造人的創世神話,保存著大量久遠而豐富的創世文化遺址、遺物?,F有物質形態的女媧城遺址、女媧陵及相關石刻、磚雕等,又有非物質形態的秘傳于民間且只傳女不傳男的創始經歌、《擔經挑》、《盛世盤古》、《春游女媧城》和大量民俗表演等,有力的佐證了聶堆乃人類起源之根脈、中華民族之原點!西華縣聶堆鎮被大眾文化學會授予中國“盤古女媧創世文化傳承基地”和“盤古女媧文化研究中心”,納入中央文史研究館盤古女媧創世文化研究課題組。
聶堆鎮境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女媧都城遺址及龍泉寺游覽區。據《陳州府志》記載,媧都所在地古稱“華邑”,即古中華國故都,中華原點文化發源地。這里世世代代流傳著大量關于盤古開天辟地、肇立乾坤、女媧煉石補天、摶土造人的創世神話,保存著大量久遠而豐富的創世文化遺址、遺物?,F有物質形態的女媧城遺址、女媧陵及相關石刻、磚雕等,又有非物質形態的秘傳于民間且只傳女不傳男的創始經歌、《擔經挑》、《盛世盤古》、《春游女媧城》和大量民俗表演等,有力的佐證了聶堆乃人類起源之根脈、中華民族之原點!西華縣聶堆鎮被大眾文化學會授予中國“盤古女媧創世文化傳承基地”和“盤古女媧文化研究中心”,納入中央文史研究館盤古女媧創世文化研究課題組。
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:傳統戲劇——西華笙簧二夾弦
西華笙簧二夾弦,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稀有民間文化戲劇資源,因伴奏樂器四胡有四根弦,分別夾著弓上所系的兩股馬尾,用以拉奏而得名。在中原一帶廣為流傳,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劇種。唱腔主要是陰陽調,韻律是平仄,主要譜系是笙簧譜,以心靈感悟譜曲,以口傳的形式教授,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。
西華笙簧二夾弦在藝術風格上原滋原味,土生土長,令人回味無窮。唱腔音韻主要是陰陽特色,即上韻為陽,下韻為陰,外弦為陽,內弦為陰,其特點是亮麗委婉,一波三折,鳳鳴龍吟,連綿起伏,圓韻細膩,氣足悠揚。具有紡棉花、蜜蜂哼、狗嘶咬、打茶盅的自然和生活韻律之美,便于抒情,富有喜劇色彩,生活氣息濃郁,百聽不厭的藝術魅力。西華笙簧二夾弦的角色齊全,臉譜多樣,演唱有板有眼,動作多有滑稽、幽默的藝術風趣。西華笙簧二夾弦以西華縣聶堆鎮古樓營村為中心,輻射到淮陽、商水、上蔡、汝南、駐馬店、南陽、許昌、漯河、開封、商丘、豫東豫西、寶豐、魯山等二十多個縣、市和地區,民間廣大群眾有:“寧賠二百錢,也看二夾弦”的說法。
演出節目有《大鐵山》、《觀涼廳》、《小姑賢》、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、《三拉房》、《打雁》、《罵殿》、《雷公子投親》、《王寶釧收杜府》、《打狗勸夫》等。
2023年5月聶堆鎮榮獲“省級文明鎮”稱號(凌晨 趙艷錦)
熱點文化 |
關于我們 | 聯系我們 | 版權聲明
中原文化綜合類媒體 中原傳媒 提供技術支持
主辦:中原文化網 版權所有:中原文化網 投稿信箱:15690826618@163.com
豫ICP備19001720號-1